我的第一个省级科研课题是:《函数可视化的类模型及其智能编码技术的研究》,属于2011年的437必赢会员中心与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(黔科合J字LKM[2011]18号)。从这个课题开始,算是正式接触科研,并以此不断改进和深入研究,写了些论文,最终于2015年12月评上高级职称,当上了教授。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,谈谈我的学习及工作经历,以期望对年轻的老师们有一点帮助。
对我而言,个人比较喜欢程序设计。设计一个软件系统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工作,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。记得第一个开发的简单系统是一个基于CGI实现在线考试的系统,当时是为《计算机基础》这门课程考试而设计。CGI(Common Gateway Interface,CGI)程序是一种用高级语言编写的公共网关程序,其用处是接收客户端(例如,浏览器)提交的数据,然后在服务器端生成一个文件。这样,学生考试的客观题就可以自动判定分数,主观题的解答就可以存储在文件中,每个学生就以他的学号为文件名存储。那时还没有学习ASP、JSP等动态网页技术,也没有用数据库。用CGI程序解析HTTP协议提交的请求是一件很麻烦的事。偶尔读到一篇文章,知道了CH(一种解释型C语言环境),使用它的Ch-CGI包,可以轻松处理HTTP协议提交的请求,同时很容易调用服务器端的工具软件。有了这个优点,就很方便构建一种网络化软件,实现多用户通过远程方式使用这样的公共平台。
在教学中,我经常给学生讲,领会荀子在《劝学》中所说,要“善假于物”。基于该思想,2013年学院希望老师们组织学生参加“朗玛杯”贵州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,也希望我能组队。如何取得好成绩呢?我与学生们一直思考这个问题,最后决定做一个基于Web应用的开发环境:使用Ch-CGI构建一个云计算模式的软件开发平台CCDE。该作品获得“朗玛杯”贵州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三等奖,后来整理完成一个软著:“一种多语言云环境编程软件”。基于该技术和大数据,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437必赢会员中心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。
通过该课题,我们迈出了科研的第一步后,逐渐朝着新的目标前进。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,我们也紧跟步伐,思考更好的平台设计。比如说设计基于用户行为大数据的智能化IDE,考虑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和分析,使得网络化IDE能够更好的演化与改进,成为更好的IDE环境。同样,我们计划在平台上部署演化计算系列算法的科学实验平台,使用户能够自己模仿设计相关算法,掌握智能算法的应用,这些对用户学习功能的考虑,将会点燃众多算法爱好者的学习热情,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。
我的项目组申报时共有5位老师,其中教授1人,副教授3人,讲师1人;结题时3位副教授均晋升为教授,讲师也晋升为副教授,所以说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团队吧!
注:上文根据访谈潘峰老师整理。